物理学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也是上海地区唯一聚焦支撑能源电力产业发展的物理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现有教师5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9名,师资力量雄厚。为迎合国家战略,并结合自身电力特色,该学科主要围绕能源与环境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低维度材料制备与物性研究、强关联体系的物理性质与量子相变、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设计、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与优化、光伏/热建筑一体化、新型异质结半导体光伏器件、超导物理、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生物物理、非线性物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学科点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10kW光伏建筑一体化实验平台、户用微电网系统、物性测量系统(dynacool-9)、多靶磁控溅射系统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含面上项目6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重大(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0多项。已先后在Nature Mater.、Acta Mater.、J. High Energy Phys.、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Nanoscale、IEEE T. Circ. Syst.、J. Comput. Phys.、Nonlinear Dynamics、Appl. Phys. Lett.、J. Alloy. Compd.、J. Appl. Phys.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十大建筑成就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
一、研究方向
物理学(070200)一级学科属于理学门类,主要围绕当今世界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面向物理学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学校定位和自身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光电子材料与物理
我校自设特色研究方向,主要解决能源利用存储中的原理和关键技术问题。涉及高性能光电储能材料与物性、高效太阳能电池制备与光电转换机理、新型异质结半导体光伏器件、太阳能光伏(热)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及并网技术、新型光催化材料、太阳光解水制氢新技术等的研究。
2.凝聚态物理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物质的电子、离子、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态和规律,认识其物理性质。开展对低维强关联系统的电磁输运性质与相变、高温超导物理及材料、半导体物理、磁性材料与物理、金属骨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物性、纳米结构和低维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上述研究相关的凝聚态理论与计算等。
3.理论物理
涉及能源安全、信息保密与设备可靠性中的数理问题等。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解决量子密码通信、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等问题,使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近代数学方法研究非线性场理论、凝聚态物理中非线性输运方程等的解析解和数值解,探求方程中出现孤立子解的成因,进而揭示物理模型中隐藏的对称性等物理现象,并为求解复杂的非线性方程构造更多的理论框架;开展对低维强关联系统的电磁性质以及单分子磁体结构和磁性系统的量子理论研究,探索处理强关联系统的新理论方法和对强关联系统性质的数值计算方法等。
二、主要课程
材料设计与模拟、太阳能发电原理、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理论、近代物理实验原理与分析仪器、光伏系统与应用、表面物理与表面分析、光伏物理与器件、计算方法、矩阵论、材料物理等。
三、毕业生适应的行业和领域
毕业生可在材料物理、芯片和半导体、国防科工、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