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教师线上学习“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列专题研讨会”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广大大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专业成才”,促进“精神成人”,3月20日,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列专题研讨会如期而至,物理系全体老师认真观看了本次专题研讨会直播,学习和研讨了物理系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课程思政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物理学有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蕴含极为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物理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职业风范影响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人生目标和时代责任感,提升他们的品行、价值观,开拓学生眼界。
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从天文探秘到宇宙简史谈论了课程思政的认识与实践;南开大学刘玉斌教授从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实践的解构与反思谈论了寻找课程之魂;复旦大学杨镇国教授从《材料失效分析》课程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的思考;北京大学蒋云赟副教授从经济学角度谈论了课程思政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马慎萧副教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蒋晓明从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分享了他们对课程思政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大学物理教指委主任,清华大学王青教授“我的课程思政观——高质量建设”的报告尤其精彩。他从《费曼物理学》、《电动力学》等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开始,谈论了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必要性。他以《电动力学》为例,从严格的理性推导与模糊直觉的物理图像的关系,古老的经典电动力学与现代物理学前言的关系,电动力学中的物理规律与数学架构的关系,电动力学中的实验观测与理论构架的关系,电动力学的科学纯粹性与技术及工程应用的关系的角度,从他授课一开始完全自编自导的经验总结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自然观”目标,由上至下寻找能统揽课程的关键点——课程的“魂”。从当前物理学课程思政的失败案例指出,很多正在实行教改的课都尚未有“魂”。他提出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个“魂”是否一定全部是课程思政?这个“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个魂对电动力学是不是就是“自然观”?课程思政和实施教改的问题驱动的互动学习、电动力学打算研究的五大关系都是什么关系?
王青教授又从大学物理课程教指委主任的视角提出了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课程思政做什么?怎么做?他指出,要建立用来判定课程思政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标准,设计推动建设的方法,寻求满足高质量要求的可实操、可推广的对口案例,树立标杆,避免大跃进、操之过急,研究建立适应“一直在路上”的持续探索的长效推动机制。提出了:立德引领、看准方向;深入探讨,小步快走;交流合作,大部迈走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三步走”目标。并列举了物理类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复旦大学金晓峰教授的《物理文化与历史》系列;武汉大学桑建平教授的《哲学科学》系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大宁教授的《物理与艺术》、《文化物理》系列;吉林大学张汉壮教授的动画、VR、演示系列。列举了北大穆良柱、南航施大宁教授关于物理课程思政本质的看法。从教指委的视角给广大物理老师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几点要求: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不容易的、无法一朝一夕完成的事业;需要广大教师研究,真研究,深研究;需要可持续的长远布局;需要有系列会议,聚焦专业和课程,起示范带头作用;各教指委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建设的重大使命,迫切需要有交流、合作的机构和平台;集教指委、高校、数字公司、出版机构合力,弥补各自不足,发挥融合创新的作用。并提出倡议建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院,通过深研究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建设新平台,有计划召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促进融合创新机制的建立,通过机制打造基于专业、课程的一系列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搭建研究团队。最后给全国的物理类课程思政提出了要求:应该像做基础研究那样,敢坐冷板凳,真研究、深研究;大跃进、一哄而起出不了精品,能流传的好东西都是慢慢熬出来的;衷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推动课程思政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建设。
物理系(朱燕艳)供稿
2021年3月20日